Skip to main content

Apple的颜色?一场长达六年的自我寻找之旅

· 7 min read
苏心贤
BJTU 詹天佑学院在读 • 技术爱好者 • 硬件发烧友

引言: 这篇文章,无关评测,无关参数。它只是一段关于颜色、选择,以及一个少年如何通过冰冷的机器,找到自己温度的故事。


序章:银色的梦

故事要从很久以前说起,久到当时的我还在读初三,对世界充满天真的幻想。

那一年,我才十四岁,在疫情网课时闲逛京东,看到了一台MacBook。当时我用手机发了一条说说,宣告我被那纤薄、优雅的银色机身征服。在那个少年心中,它不止是一台电脑,更是一种遥不可及的、象征着创造与美的图腾。那流光溢彩的银色,仿佛不是金属,而是一种凝固的理想。

那台机器的配置我至今都记得:i7-9750H处理器,16+512,还有一块AMD的显卡。这些参数在当时的我看来,如同神谕一般,共同构成了我对"完美工具"的全部想象。

然而,梦想之所以是梦想,就是因为它总是隔着一段需要用时间、汗水甚至遗憾去填满的距离。

第一章:打开新世界的灰色

三年后,我才真正拥有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笔记本电脑。

高考最后一科考的是生物。那天雨下得很大,走出考场时,我的鞋袜早已湿透。那是一种混杂着解脱与迷茫的复杂感受。草草吃过晚饭,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,捧着那个略显笨重的牛皮纸盒子冲上了楼。

盒子里装的是一台Thinkbook 16P,一颗13900H的强大心脏,配上4060显卡。当我点亮它那块3.2K分辨率的屏幕时,整个世界都被重新渲染了。仿佛二维的平面突然多了一个维度,那种视觉上的纵深感与冲击力,是我前所未见的。一个全新的、无比清晰锐利的世界,就在那块屏幕之后向我敞开。

它很强,非常强。但每当我合上屏幕,指尖抚过A面的金属外壳时,一个念头总会悄悄浮现:这深沉的灰色,真的是我想要的颜色吗?

第二章:一场"祛魅"的成人礼

拥有它之后,生活并没有一直顺遂。

一次意外,装在手提包里的电脑摔在了地上。捡起来的时候,我心头一紧——C面(就是有键盘的那一面)的边缘,被磕出了一个丑陋的瘪痕。

这个小小的伤疤成了我心头的一根刺。终于,我下定决心,自己动手修复它。我在淘宝花200块订购了一块全新的C面外壳。在那个周末,我把自己关在宿舍里,小心翼翼地,开始了一场漫长的"外科手术"。

C面之于电脑,仿佛碳链之于生物大分子。主板、硬盘、风扇、电池……所有精密的核心元件,都牢牢地固定在这块金属骨架之上。我拧下每一颗螺丝,拔下每一根排线,再将它们一丝不苟地移植到新的"身体"里。

整整一个周末,我沉浸在这个解构与重塑的过程中。当最后一颗螺丝拧紧,电脑成功点亮的那一刻,一种前所未有的掌控感油然而生。这台曾经遥不可及、甚至让我感到些许敬畏的高性能机器,如今在我眼中,已经没有任何秘密可言。我拆解过它,又亲手赋予它新生。

我想,从那一刻起,我才算真正"拥有"了它。科技对我而言,完成了"祛魅"的过程。

第三章:在无尽的折腾中寻找

"祛魅"之后,我便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探索之旅,试图找到最适合我的那套"装备"。

我在宿舍的书桌上组了双屏:一台是2K 300Hz的电竞屏,用来打CS;另一台是4K 60Hz的影音屏,负责浏览网页和看电影。这种搭配极致而分裂,像极了当时的我——一面追求极致的性能释放,一面又渴望细腻的日常体验。

后来,我卖掉了那台Thinkbook,换了一台搭载8845H核显的锐龙本。超长的续航和极致的轻便,让我第一次意识到,原来笔记本电脑还有另一条进化路径,一条摆脱了性能焦虑、拥抱自由与移动的道路。

我还自己动手装了一台台式机。机箱是Proart的黑金配色,主板和显卡则是TUF的黑黄主题。它成了一个性能怪兽,一个完全由我意志打造的大家伙。可每当夜深人静,看着机箱那沉静的黑色,与内存和水冷闪烁着的RGB灯光,我依然觉得,那不是属于我的颜色。

第四章:好久不见,那抹银色

时间来到2024年的双十二。那是我大二的第一个学期,正被数据结构和离散数学折磨得焦头烂额。也正是在那个时候,国补的消费政策,让一个埋藏心底多年的愿望,再次被唤醒。

6363元,16G内存,256G硬盘,M3芯片的MacBook Air。

那个初三少年对于银色的渴望,跨越了六年的时光,在那个冬日重新变得无比清晰。我几乎没有犹豫,就鼓起勇气向妈妈要了这笔钱。

第二天,一个纤薄的盒子就送到了我的手中。打开它,那抹熟悉的银色静静地躺在那里,一如六年前在照片上看到的那样优雅、纯粹。没有复杂的线条,没有多余的设计,就是那抹简简单单的银色。

我轻轻抚摸着冰凉的金属机身,那一刻我忽然明白,这,就是Apple的颜色。不,应该说,这是属于我的颜色。

终章:写在最后

自那以后,我对电脑的折腾之路似乎也停了下来。我最短命的一台笔记本只用了不到六个月,最长寿的也不过一年。但我想,这台银色的MacBook Air,应该会陪我很久、很久。

后来,我又陆续购入了一些别的设备。白色的iPhone SE3,深空灰的iPad mini,钛原色的iPhone 16 Pro,甚至是才买了一个月的钢琴黑Apple Watch S10。它们都没错,但我很失望,它们都无法再带给我当初看到那抹银色时的悸动。

我的梦想,最终停留在了手边这台MacBook的银色之上。我常常会想,Apple过去的颜色,是那道六色彩虹,它代表着一个不属于我的、辉煌的创世纪元;而现在的颜色,于我而言,就是这抹银色——冷静、专注、且恰到好处。

回头看,我大概是买得有些多了,有些消费主义的嫌疑。人们常说"年少不得之物,终将困其一生",这句话虽然俗套,但我却无从反驳。

消费本身或许无法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,但那些精心设计的"产品"本身,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我。因为折腾这些设备,我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挚友(可惜没能成为恋人);也因为它们,我拥有了许多忙忙碌碌、却又充满幸福感的难忘经历。

我想,这就像是过上了自己真正梦想中的生活一样。为此所交的"学费",虽然昂贵,但与最终找到自我的那份笃定相比,一切都是值得的。